大阪大学研究人员首次通过将 mRNA 直接注射到睾丸组织中,成功恢复了遗传性不育动物的精子生成。这一突破性实验的结果发表在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》(PNAS)杂志上。
在他们的研究中,科学家们将含有正常精子生成所需的 Pdha2 基因 mRNA(信使 RNA)的脂质纳米颗粒注射到不育实验小鼠的睾丸中。仅仅三周后,成熟的胚胎细胞就出现在组织中。有了这些细胞,研究人员能够利用 ICSI(眼内精子注射)技术产生可存活的后代。
信使RNA是一种将指令从DNA传递到负责蛋白质合成的细胞机器的分子。在这种情况下,mRNA暂时取代了缺失或无功能的遗传指令,从而能够产生精子形成所需的蛋白质。而且,mRNA并没有整合到基因组中,也没有引起DNA变化,这一点得到了遗传分析的证实。
作者表示,该技术可以为基因决定的男性不育症的新疗法提供基础。该方法有可能适用于恢复患有非阻塞性无精症(最严重的精子发生障碍之一)患者的生育能力。
由 Euromedia24.com 翻译